“闲坐夜明月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“闲坐夜明月”出处
出自 唐代 李白 的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“闲坐夜明月”平仄韵脚
拼音:xián zuò yè míng yuè平仄:平仄仄平仄
韵脚:(仄韵) 入声六月
“闲坐夜明月”全诗
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 唐代 李白闲坐夜明月,幽人弹素琴。
忽闻悲风调,宛若寒松吟。
白雪乱纤手,绿水清虚心。
钟期久已没,世上无知音。
“闲坐夜明月”的意思
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
翻译
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,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。
忽然听到《悲风》的曲调,又好像是《寒松》的声音。
《白雪》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,《绿水》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。
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,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。
注释
1.闲夜坐明月,一作“闲坐夜明月”。
2.释居月《琴曲谱录》有《悲风操》、《寒松操》、《白雪操》。《白帖》: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、《绿水》、《悲风》、《幽兰》、《别鹤》,并琴曲名。
3.钟期:指钟子期。《列子·汤问》说,俞伯牙善于弹琴,钟子期善于听琴。俞伯牙弹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说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说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”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,钟于期都能听出来。
4.《风俗通》:俞伯牙方鼓琴,钟子期听之,而意在高山,子期曰:“善哉乎!巍巍若泰山。”顷之间,而意在流水,子期曰:“善哉乎!汤汤若江河。”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,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。
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李白 古诗赏析
“闲夜坐明月,幽人弹素琴”运用铺叙的手法,描绘一幅夜里闲坐、明月当空、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,为下文“世上无知音”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,埋伏笔。
“忽闻悲风调,宛若寒松吟”用借喻手法:忽闻“悲声调”,宛若“寒松吟”,喧染悲凉的氛围,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。
“白雪乱纤手,绿水清虚心”用拟人手法:白雪乱“纤手”,绿水“清虚心”,便于作者尽情发挥,以情景交融的方式,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,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。
“钟期久已没,世上无知音”此句借用“钟子期”、“俞伯牙”典故喻己,紧扣上文,首尾呼应,使结构更为严谨,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。
诗中《悲风》、《寒松》、《白雪》、《绿水》都是古曲名,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,进而发出“钟期久已没,世上无知音”的感叹。
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,借以慨叹世无知音。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,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、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。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,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。其中写《渌水》时,言其作用可以“清虚心”,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。其所以如此,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。
从写作上看,首写弹琴,中写琴曲,末写慨叹。在写琴曲时,诗人以《寒松吟》比《悲风》,虽是以琴曲比琴曲,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,因为“悲”与“寒”皆冷色字,感情色彩是一致的,“风”与“松”则使人想到松涛,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。又琴曲有《风入松》,传为嵇康所作,“风”与“松”相连,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。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!再者,“《白雪》乱纤手”一句,诗人不仅以一“乱”字,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,而且从《白雪》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,这样的配词,真是妙不可言!
栏目最新
- 1 “观者如山色沮丧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2 “红颜弃轩冕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3 “能行便是真修道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4 “州傍青山县枕湖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5 “青虫不易捕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6 “百姓县前挽鱼罟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7 “绿荷包饭趁虚人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8 “座对贤人酒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9 “欲知怅别心易苦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0 “更吹羌笛关山月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1 “坐见落花长叹息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2 “稚孙渐长解烧汤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3 “嗟我嗜书终日读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4 “意在万里谁知之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5 “九死一生如昨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