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花如绣颊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“山花如绣颊”出处
出自 唐代 李白 的《夜下征虏亭》“山花如绣颊”平仄韵脚
拼音:shān huā rú xiù jiá平仄:平平平仄平
韵脚:(仄韵) 入声十六叶
“山花如绣颊”全诗
《夜下征虏亭》 唐代 李白船下广陵去,月明征虏亭。
山花如绣颊,江火似流萤。
“山花如绣颊”的意思
《夜下征虏亭》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
翻译
小舟朝广陵驶去,明月照着征虏亭。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,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。
注释
⑴征虏亭: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,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。此诗题下原注:”《丹阳记》: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,因以为名。“据《晋书·谢安传》等史料,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,这里“谢安”应是“谢石”之误。
⑵广陵:郡名,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。
⑶绣颊(jiá):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,色如锦绣,因称绣颊。亦称“绣面”,或“花面”。一说绣颊疑为批颊,即戴胜鸟。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。
⑷江火:江上的渔火。江,咸本、玉本、郭本、朱本俱作”红“。刘本注云:江,今本作红,江字为胜。流萤:飞动的萤火虫。
《夜下征虏亭》李白 古诗赏析
此诗开头“船下广陵去,月明征虏亭”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,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,格外轮廓分明。
第三句:“山花如绣颊。”唐人风俗,少女妆饰面颊,称“绣颊”。白居易有诗云:“绣面谁家婢,鸦头几岁女。”刘禹锡亦有诗云:“花面丫头十三四,春来绰约向人扶。”李白是以“绣颊”代称少女,以之形容山花。这句诗是说,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,在朦胧的月色下,绰约多姿,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,伫立江头,为诗人依依送别。
第四句:“江火似流萤。”意思是说,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,星星点点,闪闪烁烁,迷迷茫茫,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。
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:岸上山花绰约多情,江上火点迷离奇幻;古亭静立于上,小舟轻摇于下,皓月临空,波光滟滟。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,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。
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,近乎速写。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,聚精积萃,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,以极简练的线条,迅速地勾勒出来,虽寥寥数笔,而逼真传神。如诗中的船、亭、山花、江火,都以月为背景,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,唤起人的美感。
《夜下征虏亭》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
据《建康志》记载,征虏亭在石头坞,建于东晋,是金陵的一大名胜。此亭居山临江,风景佳丽。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暮春由此登舟,往游广陵,即兴写下此诗。栏目最新
- 1 “观者如山色沮丧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2 “红颜弃轩冕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3 “能行便是真修道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4 “州傍青山县枕湖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5 “青虫不易捕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6 “百姓县前挽鱼罟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7 “绿荷包饭趁虚人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8 “座对贤人酒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9 “欲知怅别心易苦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0 “更吹羌笛关山月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1 “坐见落花长叹息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2 “稚孙渐长解烧汤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3 “嗟我嗜书终日读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4 “意在万里谁知之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
- 15 “九死一生如昨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