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!

首页 > 国学经典 > 子部

  • 《反经·息辩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(议曰:夫人行皆着于迹,以本行而征其迹,则善恶无所隐矣。夫辩者焉能逃其诈乎?)   《中论》曰:“水之寒也,火之热也,金石之坚刚也。彼数物未尝有言,而人莫不知其然者,信着乎其体。”(故曰:使吾所行之信,如彼数物,谁其疑之?今不信吾之所行

  • 《反经·格形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孙子曰:“安能动之。”又曰:“攻其所必趋。”何以明之?   昔楚子围宋,宋公使如晋告急。晋狐偃曰:“楚始得曹,而新婚于卫,若伐曹、卫,楚必救之,则齐、宋免矣。”(前年,楚戍谷以逼齐。)。果如其计。   魏伐赵,赵急请救于齐。齐威王以田忌

  • 《反经·量过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(议曰:杨恽书云:“明明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人者,士大夫之行也。遑遑求财利,常恐遗之者,庶人之行也。今奈何以士大夫之行而责仆哉?”此量过者也。)   孔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(党,党类也。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,非小人

  • 《反经·天时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孙子曰:“二曰天时。天时者,阴阳、寒暑,时节制也。”《司马法》曰:“冬夏不兴师,所以兼爱吾人也。”太公曰:“天文三人,主占风气,知天心去就。”故《经》曰:“能知三生,临刃勿惊,从孤击虚,一女当五丈夫。”故行军必背太阴、向太阳,察五纬之光

  • 《反经·势运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(百六之运,推迁改移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君子小人,无贤不肖,至人无可奈何。知其不由智力也。)   夫天下有君子焉,有小人焉,有礼让焉。此数事者,未必其性也,未必其行也,皆势运之耳。何以言之?《文子》曰:“夫人有余则让,不足则争。让则礼

  • 《反经·蛇势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语曰:“投兵散地,则六亲不能相保;同舟而济,胡越何患乎异心。”孙子曰:“善用兵者,譬如率然。”何以明之?   汉宣帝时,先零为寇,帝命赵充国征之。引兵至先零所在,虏久屯聚,解弛,望见大军,弃车重,欲渡湟水,道厄狭,充国徐行驱之。或曰:“

  • 《反经·还师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孙子曰:“兴师百万,日费千金。”王子曰:“四人用虚,国家无储。”故曰:“运粮百里,无一年之食;二百里,无二年之食;三百里,无三年之食。是谓虚国。国虚则人贫,人贫则上下不相亲。上无以树其恩,下无以活其身,则离叛之心生。此为战胜而自败。”

  • 《反经·地形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孙子曰:“三曰地利。地利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生死也。故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,不能得地利。故用兵:有散地、有轻地、有争地、有交地、有衢地、有重地、有汜地、有围地、有死地(九地之名)。   诸侯自战其地,为散地(

  • 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人主之术,处无为之事,而行不言之教。清静而不动,一度而不摇,因循 而任下,责成而不劳。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,口能言而行人称辞,足能行而相 者先导,耳能听而执正进谏。是故虑无失策,谋无过事,言为文章,行为仪表于 天下。进退应时,动静循理,

  • 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洞同天地,浑沌为朴,未造而成物,谓之太一。同出于一,所为各异,有鸟、 有鱼、有兽,谓之分物。方以类别,物以群分,性命不同,皆形于有。隔而不通, 分而为万物,莫能及宗,故动而谓之生,死而谓之穷。皆为物矣,非不物而物物 者也,物物者亡乎万物

  •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清净恬愉,人之性也;仪表规矩,事之制也。知人之性,其自养不勃,知事 之制,其举错不惑。发一端,散无竟,周八极,总一管,谓之心。见本而知末, 观指而睹归,执一而应万,握要而治详,谓之术。居知所为,行智所之,事智所 秉,动智所由,谓之道。道

  • 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,譬犹客之乘舟,中流遗其剑,遽契其舟桅,暮薄而求 之,其不知物类亦甚矣!夫随一隅之迹,而不知因天地以游,惑莫大焉。虽时有 所合,然而不足贵也。譬若旱岁之土龙,疾疫之刍狗,是时为帝者也。曹氏之裂 布,蛷者贵之,然非夏后氏

  •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太清之始也,和顺以寂漠,质真而素朴,闲静而不躁,推移而无故,在内而 合乎道,出外而调于义,发动而成于文,行快而便于物。其言略而循理,其行亻 兑而顺情,其心愉而不伪,其事素而不饰,是以不择时日,不占卦兆,不谋所始, 不议所终,安则止,激则

  • 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古未有天地之时,惟像无形,窈窈冥冥,芒漠闵,Е鸿洞,莫知其 门。有二神混生,经天营地,孔乎莫知其所终极,滔乎莫知其所止息,于是乃别 为阴阳,离为八极,刚柔相成,万物乃形,烦气为虫,精气为人。是故精神,天 之有也;而骨骸者,地之

  • 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魄问于魂曰:“道何以为体?”曰:“以无有为体。”魄曰:“无有有形乎? ”魂曰:“无有。”“何得而闻也?”魂曰:“吾直有所遇之耳。视之无形,听 之无声,谓之幽冥。幽冥者,所以喻道,而非道也。魄曰:“吾闻得之矣。乃内 视而自反也。”魂曰:“

  • 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古之用兵者,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,将以存亡继绝,平天下之乱,而 除万民之害也。凡有血气之虫,含牙带角,前爪后距,有角者触,有齿者噬,有 毒者螫,有蹄者趹。喜而相戏,怒而相害,天之性也。人有衣食之情,而物弗 能足也。故群居杂处,分不均

  • 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昔者,师旷奏白雪之音,而神物为之下降,风雨暴至。平公癃病,晋国赤地。 庶女叫天,雷电下击,景公台陨,支体伤折,海水大出。夫瞽师、庶女,位贱尚 ,权轻飞羽,然而专精厉意,委务积神,上通九天,激厉至精。由此观之,上 天之诛也,虽在圹虚幽间

  • 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或曰:“无为者,寂然无声,漠然不动,引之不来,推之不往。如此者,乃 得道之像。”吾以为不然。尝试问之矣:“若夫神农、尧、舜、禹、汤,可谓圣 人乎?”有论者必不能废。以五圣观之,则莫得无为,明矣。古者,民茹草饮水, 采树木之实,食蠃蠬之肉

  • 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道至高无上,至深无下,平乎准,直乎绳,圆乎规,方乎矩,包裹宇宙而无 表里,洞同覆载而无所碍。是故体道者,不哀不乐,不喜不怒,其坐无虑,其寝 无梦,物来而名,事来而应。主者,国之心,心治则百节皆安,心扰则百节皆乱。 故其心治者,支体相遗也

  • 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天设日月,列星辰,调阴阳,张四时,日以暴之,夜以息之,风以干之,雨 露以濡之。其生物也,莫见其所养而物长;其杀物也,莫见其所丧而物亡。此之 谓神明。圣人象之,故其起福也,不见其所由而福起;其除祸也,不见其所以而 祸除。远之则迩,延之则疏

  •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地形之所载,六合之间,四极之内,照之以日月,经之以星辰,纪之以四时, 要之以太岁,天地之间,九州八极,土有九山,山有九塞,泽有九薮,风有八等, 水有六品。  何谓九州?东南神州曰农土,正南次州曰沃土,西南戎州曰滔土,正西州 曰并土,正

  • 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古者有鍪而绻领,以王天下者矣。其德生而不辱,予而不夺,天下不非其服,同怀其德。当此之时,阴阳和平,风雨时节,万物蕃息。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,禽兽可羁而从也。岂必褒衣博带,句襟委章甫哉?  古者民泽处复穴,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,夏日则不胜暑蛰

  •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天坠未形,冯冯翼翼,洞洞氵属々,故曰太昭。道始生虚廓,虚廓生宇宙, 宇宙生气。气有涯垠,清阳者薄靡而为天,重浊者凝滞而为地。清妙之合专易, 重浊之凝竭难,故天先成而地后定。天地之袭精为阴阳,阴阳之专精为四时,四 时之散精为万物。积阳之热

  • 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太清问于无穷子曰:“子知道乎?”无穷子曰:“吾弗知也。”又问于无为“吾知道有数。”曰:“其数奈何?”无为曰:“吾知道之可以弱,可以强;可以柔,可以刚;可以阴,可以阳;可以窈,可以明;可以包裹天地,可以应待无方。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。”太清

  • 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在线阅读,翻译及赏析

    有始者,有未始有有始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;有有者,有无者,有 未始有有无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。所谓有始者,繁愤未发,萌兆牙?2, 未有形埒垠无无蠕蠕,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。有未始有有始者,天气始下, 地气始上,阴阳错合,相与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