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最经典的《临江仙》,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
苏轼一生写《临江仙》这个词牌名,大约写了14首。在这14首《临江仙》里,其中有两句,值得我们品读。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。
依然一笑作春温。
无波真古井,有节是秋筠。
惆怅孤帆连夜发,送行淡月微云。
尊前不用翠眉颦。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![1632298627497094.png image.png](https://pic.mi56.cn/uploads/titlepic/614ae683e038c.png)
这首《临江仙》词题为“送钱穆父”,很显然,这是一首赠别诗。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,下片切入正题,写赠别,最后得出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的感慨。
人生究竟是什么呢?我想,不同的人生经历,会得出不同的结论。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,可另一些人却说人生有意义。有些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,而另一些人却说人生是一场快乐的修行。你问人生是什么,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。
在苏轼看来,人生就如“逆旅”,这一说法,与李白一致。李白在他的诗里也曾说过:“天地一逆旅。”逆旅,就是旅店。人生就像住旅店,这里住会儿,那里待会儿。此词写于元祐六年,经历了“乌台诗案”后的苏轼再次来到杭州,送别友人。由于个人的人生经历业已十分丰富了,对人生的体悟,自然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我们来到这个世上,何尝不像暂时借住旅舍一般。天地恒久远,而我们的生命却显得何其短暂渺小。在这个世界,我们就像行色匆匆的旅客,来了去,去了来,又有谁记得呢?可是苏轼是幸运,他被后人千百年的记住了。
既然人生短暂而匆忙,我们终将什么也带不走,那又何必焦虑呢?如果能够得到些什么,自然是可喜的事情;如果不能够得到什么,也不必过于担心忧虑,因为最后陪伴我们的不是黄土就是烈火。
![1632298574154263.png image.png](https://pic.mi56.cn/uploads/titlepic/614ae64e90b79.png)
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
家童鼻息已雷鸣。
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。
夜阑风静縠纹平。
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这首《临江仙》的词题为“夜归临皋”,写于诗人被贬黄州的第三年。
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制造“乌台诗案”的人,如果没有他们,我国文坛就只有一个才气冲天的苏轼,而没有那个豁达的苏东坡。黄州,是人生的一次蜕变。
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本也是极其好的,但我更喜欢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。
“小舟”是极其小的,小到可能只够容下一个人。“江海”却何其阔大,大到望不尽它的边。到后来,我们就这样将一条小舟仍在江海里,任其漂流。风往哪里吹,小舟就往哪里去;浪往哪里打,小舟就往哪里走。
在尔虞我诈、机关算尽之后,我们还是希望摆脱束缚、得到自由。我们心里,都住了一个庄周,只是现实的不得已,才活成了奔走呼告的“市侩”。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