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牧所作的《寓言》,记录了内心独特的心情
杜牧,字牧之,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,世称杜樊川,他是晚唐时期官员,也是文学家。他的诗文负有盛名,代表作有《阿房宫赋》《题乌江亭》等,与李商隐合称“小李杜”,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所作的《寓言》吧。
“暖风迟日柳初含,
顾影看身又自惭。
何事明朝独惆怅,
杏花时节在江南。”
唐朝杜牧《寓言》
![1631760943173319.png image.png](https://pic.mi56.cn/uploads/titlepic/6142b22f469fd.png)
24岁的杜牧,两年之后登进士第。登进士第是一个人生重要的时刻。设若杜牧没有考上进士,99%的几率,他的诗不会流传,世人不会知道唐朝历史上有个诗人和官员杜牧。他和万千的普通人一样,在学业上进取,或者考取功名一步进入堂堂历史,或者名落孙山,成为寂寂无名的普通人。或者经商或者务农。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,都是千万人的人生过程。
而这种对未来的未知,正是青春所特有的。既残酷又美丽。此时的杜牧正寄居在堂兄的府上,等待三年一次的科考。虽然他20来岁的时候就以军事论文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,23岁又写了著名的豪气冲天的《阿房宫赋》,但是如同高考和国考,这是一条铁律,决定的杜牧未来的方向。
他此时正在湖南的澧县,这正是杏花春雨江南。他走出了户外,拥抱着春天的大自然的景色。
“暖日迟风柳含初,顾影看身又自惭。”江南二三月的春天,暖风徐徐,阳光温暖,春在柳梢嫩嫩的芽尖上,一片自然蓬勃的向上的春意。
![1631760937381156.png image.png](https://pic.mi56.cn/uploads/titlepic/6142b2295eeb3.png)
但是杜牧的心情压抑。他一个人走在杏花园野里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个年轻人的青春,又正在自然季节的春天里,无处不美,美到连自己都感动。就连那一点顾影自怜的寂寞,也是青春特有的美。因为一切没有明朗,独有朗朗春天的青气。
”何事明朝独惆怅,杏花时节在江南。”这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寓言了。还没有成名的诗人杜牧,已经敏感地捕捉到了此时此地,此心此境的不同凡响的美。此时的杏花江南,此时的孤寂青春,此时的心境,都不可复制,因为有最美的景致,最孤独惆怅的内心,不可挽留的此时的人生的时光。
就算是明年回忆起来,我都不会是现在的我。或者考试成功,沿成功之路狂奔,或者落第,回到家乡更务实地找到生存。
这种寓言式的回顾当下,也证明了他当时所处在的江南之美,杏花之丽,打动人心。更知道无可替代的是这种美和情感心境相照应,有一种游离时空之外的对话和永恒。
青春,孤寂,压抑,杏花,江南。最美的韶华,最美的二三月的江南。一种青春与时光的哀挽。
![1631760930967135.png image.png](https://pic.mi56.cn/uploads/titlepic/6142b22262dae.png)
而且杏花时节在当时是有着双关的。对于已经考中的进士,在唐朝,会在京城的曲江池边的杏花园里庆祝。那么对于杜牧来讲,京城里的杏花之饮对于他还是一个未知数。或会,或失去。
于是这首诗,在杏花江南之外,又有了另外的一种惆怅。也许明年还是困在这江南里看杏花吧,明年的杏花和今日也不同啊。
“此时此景难在,唯有寓言书怀。“这是杜牧诗的绵缈多意之美。也只有青春未知的岁月才能写出和体会无尽的美和怅惘。
公元828年,幸运的杜牧,在洛阳进士及第,结束了他惘惘的科考岁月,结束了青春的迷惘。
但是两年前,在杏花江南里那种独特的心情被这首日记一样的小诗记录下来。
很多人在一生中回忆的最多的,不是功成名就的快乐,而是青春迷离时候孤独的自己。那种独一无二,过往不候的心情和青春之美和春花之丽连成的一曲青春的绝响。
你可否有自己的杏花春雨江南?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