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愈写的《送湖南李正字归》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?
韩愈写的《送湖南李正字归》浅白中涵深情,平直中寓奇崛,那么此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鉴赏,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送湖南李正字归①
【原文】
长沙入楚深②,洞庭值秋晚③。
人随鸿雁少④,江共蒹葭远⑤。
历历余所经⑥,悠悠子当返⑦。
孤游怀耿介⑧,旅宿梦婉娩⑨。
风土稍殊音⑩,鱼虾日异饭⑪。
亲交俱在此,谁与同息偃⑫?
【注释】
①李正字:名础,官秘书省正字。贞元十九年(803年)进士,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。
②长沙入楚深:长沙在楚地的深部。因为周代楚国地盘广大,在长沙以北很远的地方都属于楚国。
③洞庭:洞庭湖。值:正当。
④鸿雁少: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。再往南去的人少了,鸿雁也少了。
⑤蒹葭(jiān jiā):指芦荻,芦苇。
⑥历历:清清楚楚。
⑦悠悠:路途遥远。子:你。
⑧耿介:耿直,不同于流俗。
⑨婉娩:形容仪容柔顺的样子。此处意为在旅途住宿的时候也能安然入眠,睡得香甜。
⑩风土: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(土地、山川、气候、物产等)和风俗、习惯的总称。稍:渐渐。殊:不同。
⑪日异饭:饭食也变样了。
⑫息偃(yǎn):休息。
【译文】
长沙位于楚地深远的边界,此时的洞庭湖正是深秋时节。
北归的鸿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以后停留下来,归人随之也变得越来越少,江水与岸边的芦苇相互映衬,一同默默伸向远方。
回望所经过的路,如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,路途越来越遥远,你也该回返故里了。
你孤身一人远行省亲,你一生为人正直,不同于流俗,希望你路途平安,旅店中留宿能够安然入眠,睡得香甜。
随着南去的路途越来越远,风土、方言乡音越来越不同,吃的鱼虾、饭食也有所不同了。
你平时结交的亲戚朋友都在河南,到长沙以后,谁能同你一起玩乐休息呢?
【赏析】
这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(810年)。这一年的秋天,韩愈的好朋友李础要回到湖南长沙,二人依依惜别之际,吟咏而成这首饱含深情的赠别诗。韩愈曾与李础的父亲共事过,后来又与李础父子同在太傅府任职,因此韩愈与李础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。
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。深秋的楚地景色迷人,一想到洞庭秋色、江岸芦苇、北雁南归的景象,不禁令人浮想联翩、骤发思旧愁怀。韩愈曾在唐贞元十九年(803年)遭贬谪而赴任南方,成为阳山县令,后又到江陵,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,也深为迷恋。接下来便有了“历历余所经”的感叹,这其中暗寓了诗人遭贬生涯的苦涩,也饱含了自己对故地景物的留恋与怀念之情,而对句“悠悠子当返”,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。这里的“历历”与“悠悠”相对,“余”与“子”相对,“所经”与“当返”相对,顺理成章地创造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。再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展开联想:因为友人一生为人耿直,不同于流俗,所以对于此次他独身一人前行深表关心。担心他孤独南行,旅宿之夜是否睡得安稳?南方风土殊异,语言与饮食也都会有所不同了,友人会不会习惯呢?结尾“亲交俱在此,谁与同息偃”两句一经道出,便更加流露出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厚重的关怀之意。到此结束全篇,送别之情戛然而收,给读者留有反复咀嚼、回味无穷的空间。
栏目最新
- 1 《江梅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2 《白帝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3 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二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4 《壮游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5 《野望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6 《忆昔二首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7 《萤火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8 《可叹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9 《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0 《倦夜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1 《发潭州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2 《秋雨叹三首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
- 13 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该如何赏析?其创作背景是什么?
- 14 《哀王孙》该如何鉴赏?作者又是谁呢?
- 15 《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》原文是什么?该如何翻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