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!
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!
李端棻(1833年—1907年),字苾园,贵州省贵阳市人,清朝著名政治家、改革家、教育家,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(今贵阳市)。北京大学首倡者、戊戌变法领袖、中国近代教育之父。
兰茂(1397—1470年),字廷秀,号止庵,外号和光道人、洞天风月子、玄壶子等,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,祖籍河南洛阳。明代医药家、音韵学家、诗人、教育家、理学宗匠。
黄霸(前130年—前51年),字次公,汉族,淮阳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西汉大臣,事汉武帝、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。黄霸自幼攻读法律之学,少有大志。汉武帝末年,捐官出仕,先后任河南太守丞、廷尉正、扬州刺史、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。汉宣帝五凤三年(前55年),出任丞相,总揽朝纲社稷。甘露三年(前51年),黄霸去
霍嬗,(前120年—前110年)字子侯,河东郡平阳县(今山西临汾西南)人。西汉名将霍去病之子,生母未见史书。六年以后的元封元年(前110年),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后不久暴卒,谥号为哀。
瓜尔佳·费英东(1562—1620年),建州苏完(今吉林省安图县)人,隶属于满洲镶黄旗。清初开国名将,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,部落首领索尔果的儿子,权臣鳌拜的伯父。
王匡(?-25年),新朝末年荆州江夏郡新市(今湖北京山)人,绿林军首领。新朝天凤四年(17年),与王凤。山中瘟疫,他带领部众到南阳,即新市兵。更始元年(23年)拥立刘玄为更始帝,王匡为定国上公。新朝灭亡后,更始帝封他为比阳王。被更始帝猜忌,他投靠赤眉军,后传投刘秀,但半路上打算逃跑,东汉将领宗广把他
王恢(?-前133年),西汉大臣,燕国人。边吏出身,后任大行令。他反对向匈奴和亲。元光二年(前133年),在他的建议下,汉武帝派他为将屯将军,和韩安国、李广、李息、公孙贺,率军在马邑诱敌伏击匈奴。事情败露,匈奴撤退。王恢为保全师,没敢追击。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。王恢率军追击,又虑为所败,引用罢归。汉武
后苍,字近君。生卒年不详。西汉经学家。东海郡郯(今山东郯城县)人。曾侍奉夏侯始昌。夏侯始昌精通“五经”(汉武帝时称儒家的五部经典为五经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和《春秋》)。后苍也精通《诗》和《礼》。他还是研究《孝经》的专家。武帝时立为博士,官少府。撰有《后氏曲台记》,已佚。后苍的子弟中,
何武(?—3年),字君公,蜀郡郫县(今四川省郫县北)人,西汉大臣。早年学习《易经》,与翟方进为友。历任鄠县县令、谏大夫、扬州刺史、丞相司直、清河郡太守、兖州刺史、司隶校尉、京兆尹、楚国内史、廷尉。居摄三年(前8年),为御史大夫(改大司空),封氾乡侯。汉哀帝之时,何武与师丹、孔光等拟定限田、限奴婢的方
王凤,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。汉元帝即位,其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。永光二年(前42年),继承侯位,为卫尉侍中。外甥刘骜登基后,以王凤为大司马、大将军、领尚书事秉政。王氏四兄弟(王凤、王音、王商、王根)分别位居要津,掌握朝政,形成“王凤专权,五侯当朝”的局面。王凤曾提拔侄儿王莽,封为新都侯。阳朔三年(
韩嫣,名嫣,韩王信(非淮阴侯韩信,乃韩王韩信)的曾孙,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,汉武帝时臣子。韩嫣因其曾祖父韩信曾被封韩王,故称为“王孙”(一说字“王孙”,因“王孙”二字是西汉时常见的名字)。
白玉蟾(1134~1229),原姓葛,乳名玉蟾。稍长取名葛长庚,字白叟、如晦、以阅、众甫,号海琼子、海蟾、云外子、琼山道人、海南翁、武夷翁,世称紫清先生。
王儿姁(xǔ),又名王皃(mào)姁,西汉人,生于公元前200年左右,卒年不详,槐里(陕西兴平市)人,汉景帝刘启的姬妾、皇后王娡的妹妹、汉武帝的亲姨母。父亲王仲,母臧儿为燕王臧荼的孙女。王皃姁与姐同入太子宫,后为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