倚马可待
“倚马可待”的解释
成语拼音: [yǐ mǎ kě dài]
成语解释: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,可以等着完稿。比喻文章写得快。
成语出处: 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韩宗书》:“纵之以清淡,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。”
成语例句: 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。(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)
是否常用: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文章写得快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倚馬可待
英文翻译: leaning on a horse to dash off a piece in no time
成语故事: 倚马可待的成语故事
成语分类:
成语关注:
“倚马可待”单字解释
倚:1.靠着:~马千言。~着门框朝外看。2.仗恃:~势欺人。~老卖老。3.偏;歪:不偏不~。4.姓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~蜂。~勺。3.姓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~。2.能够:牢不~破。3.值得:~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~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~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~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~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~人意。~口。~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~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待:[dài]1.对待:优~。以礼相~。~人和气。2.招待:~客。3.等待:~业。严阵以~。有~改进。4.需要:自不~言。5.要;打算:~说不说。~要上前招呼,又怕认错了人。[dāi]停留:~一会儿再走。也作呆。
“倚马可待”的近义词
七步之才 倚马七纸 倚马千言 倚马长才 出口成章 援笔而就
“倚马可待”造句
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,文章写得慢,每写一文,通常总要反复修改,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。
要有倚马可待的文才,不能只靠天份,必须累积大量的知识与见闻。
他的学养本佳,原有倚马可待之才,今天让他即席演讲,满座风生,果然精采绝伦。
他是有名的才子,文章倚马可待。
我这位同窗,虽不敢说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,却也是才思敏捷,文章出众。
别人修理这部车子,起码要半天,我来动手却倚马可待。
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,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,拥有广大的读者群。
任何人的写作都离不开修改,那种倚马可待的说法,可信度并不高。善待自己笔下的文字,努力去“熔”,去“裁”,你的文章一定精彩!
应试作文,必须争分夺秒,"下笔千言,倚马可待"。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,下笔要快,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,所以,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,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,是十分必要的。
我深知自己不属于“倚马可待”式的人,但愿效法“捻断胡须,推敲苦吟”者。